端午放假通知
2022年端午節,6月3日至5日放假,共3天,無調休。請各位同學安排好好假期生活,節日期間注意安全,非必要不離市,外岀佩戴口罩、做好防護。
祝您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。
端午節
又稱端陽節、龍舟節、重五節等
是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
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
與春節、清明節、中秋節
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
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、祭祀文化及天象、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。根據現代人類學、考古學的研究成果,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:一是天地信仰,二是祖先信仰。古老節日多數形成于古人擇吉日祭祀,以謝天地神靈、祖先恩德的活動。
端午節,又稱端陽節、龍舟節、重五節、天中節等,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。仲夏端午,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央,處在全年最“中正”之位,正如《易經·乾卦》第五爻:“飛龍在天”。端午是“飛龍在天”吉祥日,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。
流傳甚廣的“歷史人物紀念”觀點,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,后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;也有紀念伍子胥、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。
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,其中以源于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。傳說屈原死后,楚國百姓哀痛異常,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。漁夫們劃起船只,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。有個漁夫拿出準備好的飯團、雞蛋等食物,"撲通、撲通"地丟進江里,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,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,人們見后紛紛仿效。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,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,以免傷害屈大夫。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,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,外纏彩絲,發展成粽子。以后,在每年的五月初五,就有了龍舟競渡、吃粽子、喝雄黃酒等風俗,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。
中華文化源遠流長、博大精深,端午習俗甚多,形式多樣、內容豐富多彩,熱鬧喜慶。
五月五,是端陽,門插艾,香滿堂
吃粽子,灑白糖,龍舟下水喜洋洋
五月五,是端陽,門插艾,香滿堂
吃粽子,灑白糖,龍舟下水喜洋洋
這些節俗圍繞著祭龍、祈福、攘災等形式展開,寄托了人們迎祥納福、辟邪除災的愿望。
端午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。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、、掛艾草與菖蒲、拜神祭祖、食粽、放紙鳶、拴五色絲線、薰蒼術、佩香囊等等。
1賽龍舟
劃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,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。龍舟競渡分為請龍、祭龍神、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。
2掛艾草與菖蒲
在端午節布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,來源亦久。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。
3拴五色絲線
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"青、紅、白、黑、黃"被視為吉祥色,端午節,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系上五色絲線以驅邪。